非政府組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縮寫NGO)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通常獨立於政府。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NGO通常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私人捐款。現在該名詞的使用一般與聯合國或由聯合國指派的權威NGO相關。而大多數非政府組織(NGO)都會是非牟利(非營利)組織(NPO - Non-profit Organization)
2003年3月,綠色和平成員爬到牆上抗議埃索/埃索美孚集團由於一些人認為「NGO」被濫用了,因為它可以涵蓋一切非政府的組織,一些NGO傾向於使用民間志願組織(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據一份1995年聯合國關於全球管理的報告統計,有接近29000個國際NGO。國家級的更多,美國統計過有兩百萬個NGO,大部分是過去30年成立的,其中有65000個在俄羅斯。每天都有數十個NGO成立。光肯亞每年就有240個NGO新成立。5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NGO的分類
2.1 運作型NGO
2.2 倡導型NGO(有時被稱為好戰型NGO)
2.3 縮寫
3 NGO的發展階段
4 目的
5 方法
5.1 網路
5.2 咨商地位
5.3 激進分子事件
5.4 專案管理
6 非政府組織的管理
7 關係
8 成員
9 基金
10 法律地位
11 一些非政府組織列表
12 相關連結
13 說明
14 參考資料
15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雖然志願的公民協會歷史上一直存在,今天看到的站在一線的NGO(特別是國際級別的)是在過去兩百年發展起來的。最早之一的是1863年建立的國際紅十字會
「非政府組織」一詞開始於1945年聯合國成立,在聯合國憲章第71條款第10章中提出[1]作為機構的諮詢角色,沒有成員是政府或州(見諮詢身份)。「國際NGO」(INGO)的定義由1950年2月27日ECOSOC的288(x)決議首次提出:「國際非政府組織就是任何不通過訂立國際條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可持續發展中NGO和其他主要群體的關鍵作用在21號議程第27章[2]得到承認,以修正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諮詢關係的論述[3]
20世紀的全球化提升了NGO發展的重要性。許多問題不是民族內能解決的。國際條約和像世界貿易組織這一類國際組織被認為過於以資本主義企業利益為中心。為了平衡這一矛盾,NGO以發展人道主義、發展資助和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國際社會論壇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它與每年1月在瑞士Davos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形成對比。第五屆國際社會論壇于2005年1月在巴西的Porto Alegre舉行,參加論壇的有來自1000個NGO的代表。[4]
[編輯] NGO的分類
可以通過多種標準來分類NGO,下面是世界銀行採用的分類方法1:
[編輯] 運作型NGO
他們主要的目的是設計和實現與發展相關的項目。一種常用的分類是把它分為「面向救助」和「面向發展」的組織。如果按它們的服務重點又可以分為服務傳送型和服務參與型。還可以根據它們是否帶宗教性質和長期性來分類,也可以按照它們更多地面向公眾或私人來分類。運作型NGO可以是基於團體的、國家的或者國際的。
[編輯] 倡導型NGO(有時被稱為好戰型NGO)
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捍衛和促進某一目標。與運作型計劃管理形成對比,這些組織典型是嘗試通過遊說、印刷品和激進分子的活動喚醒人們的意識,讓人們了解更多進而接受他們。
[編輯] 縮寫
非政府組織是一個多源的群體,在NGO基礎上伴生著許多縮寫詞。它們包括:
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GO),例如CARE;
BINGO——面向商業的NGO(business-oriented international NGO);
RINGO——宗教NGO(religious international NGO ),例如天主教救濟服務;
ENGO——環保NGO(environmental NGO),如Global 2000;
GONGO——由政府運行的NGO(government-operated NGOs),它們由政府為了符合外緩要求而成立類似NGO組織;
QUANGO——半自治NGO(quasi-autonom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如W3C、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它們把自己定義為NGO,但它們是由147個國家政府標準機構構成的組織4
[編輯] NGO的發展階段
研究員把NGO的發展階段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典型的NGO發展關注救助和福利,直接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救助服務。例如發放食物,提供庇護所或醫療服務。它們直接關注人們的需要。第二階段,NGO面向小規模的自助的地區發展。NGO通過地區自助行動為當地社區建立起自助的能力。NGO嘗試推動地區、國家和甚至國際範圍內的政治和機構改革。它們從一個服務直接提供者的角色轉向一個引導的角色。NGO開始從救助型轉為協助發展型。Korten稱第三階段為「可持續體制發展 」1
[編輯] 目的
非政府組織的存在是為了各種不同的目的,大多數是為了推廣其成員所信仰的政治理念,或實現其社會目標。常見的非政府組織包括了環境保護組織、人權團體、照顧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團體、學術團體等。 任何一個成熟的社會,其政府、商界及非政府組織都要有一個均等的發展,非政府組織的功能,是不能被政府或商界取代的,原因如下: 政府在社會上的角色是要人民生活富足;而商界在社會上的角色是創造財富。正因為這個社會上的角色,限制了政府及商界的活動,而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就是要用第三方角色,去完成社會上的使命。例如美國政府不肯簽署控制癈氣排放的「京都條約」,這是由於美國政府在社會的角色是要人民生活富足,國家繁榮,假如美國簽署「京都條約」的話,一定會嚴重打擊國內的經濟;同理美國的商界也是會因為要創造財富,而不多願意理會癈氣排放的問題。所以要有非政府組織去完成政府及商界都未能完成的角色。 以一個第三身份去監察政府及商界的行動,當政府及商界的行動出現問題時,非政府組織會以一個「壓力團體」的身份出現,向政府及商界施壓。例如香港數年前發生的「紅灣半島」事件,環保團體發揮了監察角色,促使政府及商界放棄了拆毀紅灣半島的決定。所以非政府組織可權充社會警察的角色。
[編輯] 方法
不同的NGO採用不同方法實現它們的目標。有些主要採用遊說的方式,另外一些會開展一些計劃和活動。例如關注救助貧困的樂施會會向有需要的人提供設備和技術讓他們找到食物和乾淨的飲用水。
[編輯] 網路
1992年成立的國際言論交流自由(Internation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eXchange,IFEX)是一個由超過60個NGO組成的全球網路,以推進和捍衛言論自由。
[編輯] 咨商地位
許多國際NGO在與它們領域相關的聯合國機構都有一個咨商地位。例如,第三世界網路在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和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ECOSOC)中有一個咨商地位。1946年,只有41個NGO在ECOSOC中有咨商地位,但到了2003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350。
[編輯] 激進分子事件
jacky
[編輯] 專案管理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管理技術對NGO項目成功的重要性。3
[編輯] 非政府組織的管理
NGO主要有兩種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diversity management)和參與式管理(participatory management)。分散式管理處理一個組織內的不同文化。跨文化問題在北方NGO從事南方發展活動時普遍存在。來自已開發國家的人員在貧困國家中面臨著完全不同的處事方式。參與式管理在NGO是很典型的。它與學習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有組織的成員都被視為知識和技術的源泉。為了發展組織,個人必須學習並向決策制定過程作出貢獻。
[編輯] 關係
商業機構、政府和NGO的關係非常複雜,有時候是敵對的,特別是NGO反對政府和商業機構活動的時候。NGO有時候又會得到政府和非盈利性公司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可能會在財政上依賴於商業機構。
[編輯] 成員
並非所有為NGO工作的人都是志願者。有薪成員通常得到比商業機構相對要少得報酬。員工高度遵守組織的目標和準則。成員加入並不一定是純粹的利他主義,他們可能會希望借此獲得技能、經驗和社會關係。
對於是否派遣國外引進成員到發展中國家存在著爭議。這些引進成員通常都是為了滿足捐贈者的專案管理需要,而這些項目是來自工業國家的。然而,這些專業的僱員或志願者的優勢在一系列綜合因素的考慮下可能不再有優勢:僱用外國人的費用一般較高,他們沒有當地的草根聯繫,而且他們缺乏當地的專業技術。2
NGO部門的成員數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例如,1995年底,一個國際反貧窮的北方NGO關注世界(CONCERN worldwide)在10個非洲、亞洲和海地的發展中國家聘請了174名國外引進成員,而本國成員也只有約5000名。
[編輯] 基金
大型的NGO可能有上百萬美元的年預算。例如,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在1999年有超過5.4億美元。[5] 人權觀察在2003年支出和收入共2億1千7百萬美元。為如此龐大的預算建立基金NGO需要有意義的籌款。NGO基金的主要來源有會員費、出售物品和服務所得、國際機構和國家政府的撥款以及個人捐贈。有幾個EU-grant會向NGO提供撥款。
儘管從「非政府組織」這個名詞的表面含義來看,NGO應該是獨立於政府的,但有些NGO卻是依賴於政府撥給它們的基金。飢餓救濟組織 - 樂施會在1998年的1億6千2百萬美元收入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政府和歐盟的捐贈。基督教救濟和發展機構 - 展望會1998年從美國政府籌集到價值5千5百萬的物支。諾貝爾獎得主無國界醫生 (MSF)46%的收入來自政府。5
[編輯] 法律地位
除了據日內瓦協定成立的國際紅十字會以外,NGO不受國際法認可。
[編輯] 一些非政府組織列表
宣傳活動/議題
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AIESEC)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6]
國際特赦組織
綠色和平
人權觀察
中國天網人權事務中心
國際難民組織
透明國際
無國界記者
樂施會
AEGEE
Alliance for the Prudent Use of Antibiotics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ttac
Borgen Project
Catholics for a Free Choice
China Labor Watch
Cluster Munition Coalition (Alliance of approximately 80 NGOs)
Council of Canadians
Ecoles Sans Frontières (Schools Without Borders)
EUFPC Europe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
Front d'action politique en réaménagement urbain (FRAPRU)
IAEST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and Solidarity (IFIAS)
JCI (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
People & Planet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世界自然基金會
綠駝鈴
愛滋病干預
重慶藍宇工作組
國際青少年服務組織
童軍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前鋒會
生產建設支持
Sadhana Village
Village Earth
國際人道救援與發展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安澤救源機構Adventist Development and Relief Agency (ADRA)
慈濟
國際紅十字會
國際紅新月會
CARE
飢餓計劃
國際救援委員會
無國界工程師
無國界醫生
CARE
台灣路竹會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Christina Noble Children's Foundation
IRC International Water and Sanitation Centre
Mercy Corps
Trócaire
WaterAid
展望會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國際性綜合基層組織
世界非政府組織協會(WANGO)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奧委會)
IT政策
自由軟體基金會
FFII
半自治非政府組織
國際標準化組織
W3C
貿易協會和工業投資利益集團
Americans for Balanced Energy Choices, a non-profit lobby organization funded by the US coal industry
The California Raisin Marketing Board
根據條約成立的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
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護非政府組織
亞洲動物基金會[7]
[編輯] 相關連結
Attacks on humanitarian workers
Big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
Charities
Civil society
Lis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hilanthropy
Political science
Quasi-autonomous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
Service club
[編輯] 說明
1 Korten, D. Getting to the 21st century: voluntary action and the global agenda. West Hartford, CT: Kumarian Press, 1990, p. 118.
註解1:World Bank Criteria defining NGO
註解2: Mukasa, Sarah. Are expatriate staff necessary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GOs? A case study of an international NGO in Uganda. Publication of the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002, p. 11-13.
註解3: Campbell, P.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for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Occasional Paper No. 3,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Voluntary Agencies, Geneva, 1987.
註解4: Intractable Conflict Knowledge Base Project of the Conflict Research Consortium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註解5: Sins of the secular missionaries. in: The Economist. January 29, 2000.
[編輯] 參考資料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Working Paper Series on NGOs
World Bank Criteria defining NGO
[編輯] 外部連結
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Scout Movement(WOSM)世界童子軍運動
NGOs - The Self Appointed Altruists
What is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City University, London
NGO's role in peace-building
重慶藍宇工作組Chongqing Lanyu HIV/AIDS Intervention Group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E%E6%94%BF%E5%BA%9C%E7%BB%84%E7%BB%87"
個分類: 組織
查看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監視 不轉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個人工具Thsrc291 我的對話頁 參數設置 監視列表 我的編修記錄 登出 導航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隨機頁面
搜尋
幫助
幫助
社群入口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詢問處
字詞轉換
聯繫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資助維基百科
工具箱
鏈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連結
引用此文
其它語言
Asturianu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Български
Bosanski
Català
Česky
Dansk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Euskara
فارسی
Suomi
Français
Galego
Magyar
Հայերեն
Bahasa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ქართული
한국어
Lëtzebuergesch
Lietuvių
Bahasa Melayu
Nederlands
Norsk (bokmål)
Polski
Português
Runa Simi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Simple English
Slovenščina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Kiswahili
தமிழ்
ไทย
Tagalog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Tiếng Việt
Walon
Bân-lâm-gú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19:48。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之條款下提供(詳情)。
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 關於維基百科 免責聲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