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無線電)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汉漢▼▲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简体:摩尔斯电报;繁體:摩斯電報;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摩斯電報
顯示↓關閉↑附加說明(對轉換結果有疑問時)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由於技術所限,字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時,由於緩存原因標題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后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這裡進行強制刷新。無線電波或射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其頻率 300GHz 以下 (下限頻率較不統一, 在各種射頻規範書, 常見的有三 3KHz~300GHz, 9KHz~300GHz, 10KHz~300GHz)。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Reginald Fessenden)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目錄 [隱藏]
1 發明
2 無線電的用途
2.1 通信
2.1.1 聲音
2.1.2 電話
2.1.3 電視
2.1.4 緊急服務
2.1.5 數據傳輸
2.1.6 辨識
2.1.7 其它
2.2 導航
2.3 雷達
2.4 加熱
2.5 動力
2.6 天文學
3 相關主題
[編輯] 發明
關於誰是無線電台的發明人還存在爭議。
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首次公開展示了無線電通信。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擁有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電技術的專利,英國專利12039號,「電脈衝及信號傳輸技術的改進以及所需設備」。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國獲得了無線電技術的專利。然而,美國專利局于1904年將其專利權撤銷,轉而授予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專利。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湯瑪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1909年,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於「發明無線電報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認為作出這一決定明顯是出於經濟原因。這樣二戰中的美國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給馬可尼公司專利使用費。
1898年,馬可尼在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霍爾街開辦了世界上首家無線電工廠,雇傭了大約50人。
[編輯] 無線電的用途
無線電的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現在,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
以下是一些無線電技術的主要應用:
[編輯] 通信
[編輯] 聲音
聲音廣播的最早形式是航海無線電報。它採用開關控制連續波的發射與否,由此在接收機產生斷續的聲音信號,即摩爾斯電碼。
調幅廣播可以傳播音樂和聲音。調幅廣播採用幅度調製技術,即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則電台發射的能量也越大。 這樣的信號容易受到諸如閃電或其他干擾源的干擾。
調頻廣播可以比調幅廣播更高的保真度傳播音樂和聲音。對頻率調製而言,話筒處接受的音量越大對應發射信號的頻率越高。調頻廣播工作于甚高頻段(Very High Frequency,VHF)。頻段越高,其所擁有的頻率頻寬也越大,因而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台。同時,波長越短的無線電波的傳播也越接近於光波直線傳播的特性。
調頻廣播的邊帶可以用來傳播數字信號如,電台標識、節目名稱簡介、網址、股市信息等。在有些國家,當被移動至一個新的地區后,調頻收音機可以自動根據邊帶信息自動尋找原來的頻道。
航海和航空中使用的話音電台應用VHF調幅技術。這使得飛機和船舶上可以使用輕型天線。
政府、消防、警察和商業使用的電台通常在專用頻段上應用窄帶調頻技術。這些應用通常使用5KHz的頻寬。相對於調頻廣播或電視伴音的16KHz頻寬,保真度上不得不作出犧牲。
民用或軍用高頻話音服務使用短波用於船舶,飛機或孤立地點間的通訊。大多數情況下,都使用單邊帶技術,這樣相對於調幅技術可以節省一半的頻帶,並更有效地利用發射功率。
陸地中繼無線電(Terrestial Trunked Radio, TETRA)是一種為軍隊、警察、急救等特殊部門設計的數字集群電話系統。
[編輯] 電話
蜂窩電話或行動電話是當前最普遍應用的無線通信方式。蜂窩電話覆蓋區通常分為多個小區。每個小區由一個基站發射機覆蓋。理論上,小區的形狀為蜂窩狀六邊形,這也是蜂窩電話名稱的來源。當前廣泛使用的行動電話系統標準包括:GSM,CDMA和TDMA。運營商已經開始提供下一代的3G移動通信服務,其主導標準為UMTS和CDMA2000。
衛星電話存在兩種形式:INMARSAT 和 銥星系統。兩種系統都提供全球覆蓋服務。 INMARSAT使用地球同步衛星,需要定向的高增益天線。銥星則是低軌道衛星系統,直接使用手機天線
[編輯] 電視
通常的模擬電視信號採用將圖像調幅,伴音調頻併合成在同一信號中傳播。
數位電視採用MPEG-2圖像壓縮技術,由此大約僅需模擬電視信號一半的頻寬。
[編輯] 緊急服務
無線電緊急定位信標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s,EPIRBs), 緊急定位發射機或 個人定位信標是用來在緊急情況下對人員或測量通過衛星進行定位的小型無線電發射機。它的作用是提供給救援人員目標的精確位置,以便提供及時的救援。
[編輯] 數據傳輸
數字微波傳輸設備、衛星等通常採用正交幅度調製(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QAM調製方式同時利用信號的幅度和相位載入信息。這樣,可以在同樣的頻寬上傳遞更大的數據量。
IEEE 802.11是當前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標準。它採用2GHz或5GHz頻段,數據傳輸速率為11 Mbps或54 Mbps。
藍芽(Blueteeth)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訊的技術。
[編輯] 辨識
利用主動及被動無線電裝置可以辨識以及表明物體身分。(參見射頻識別)
[編輯] 其它
業餘無線電是無線電愛好者參與的無線電台通訊。業餘無線電台可以使用整個頻譜上很多開放的頻帶。愛好者使用不同形式的編碼方式和技術。有些後來商用的技術,比如調頻,單邊帶調幅,數字分組無線電和衛星信號轉發器,都是由業餘愛好者首先應用的。
[編輯] 導航
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都使用裝備了精確時鐘的衛星。導航衛星播發其位置和定時信息。接收機同時接受多顆導航衛星的信號。接收機通過測量電波的傳播時間得出它到各個衛星的距離,然後計算得出其精確位置。
Loran系統也使用無線電波的傳播時間進行定位,不過其發射台都位於陸地上。
VOR系統通常用於飛行定位。它使用兩台發射機,一台指向性發射機始終發射並象燈塔的射燈一樣按照固定的速率旋轉。當指向型發射機朝向北方時,另一全向發射機會發射脈衝。飛機可以接收兩個VOR台的信號,從而通過推算兩個波束的交點確定其位置。
無線電定向是無線電導航的最早形式。無線電定向使用可移動的環形天線來尋找電台的方向。
[編輯] 雷達
雷達通過測量反射無線電波的延遲來推算目標的距離。並通過反射波的極化和頻率感應目標的表面類型。
導航雷達使用超短波掃描目標區域。一般掃描頻率為每分鐘兩到四次,通過反射波確定地形。這種技術通常應用在商船和長距離商用飛機上。
多用途雷達通常使用導航雷達的頻段。不過,其所發射的脈衝經過調製和極化以便確定反射體的表面類型。優亮的多用途雷達可以辨別暴雨、陸地、車輛等等。
搜索雷達運用短波脈衝掃描目標區域,通常每分鐘2-4次。有些搜索雷達應用都卜勒效應可以將移動物體同背景中區分開來
尋的雷達採用于搜索雷達類似的原理,不過對較小的區域進行快速反覆掃描,通常可達每秒鐘幾次。
氣象雷達與搜索雷達類似,但使用圓極化波以及水滴易於反射的波長。風廓線雷達利用都卜勒效應測量風速,都卜勒雷達利用都卜勒效應檢測災害性天氣。
[編輯] 加熱
微波爐利用高功率的微波對食物加熱。(注:一種通常的誤解認為微波爐使用的頻率為水分子的共振頻率。而實際上使用的頻率大概是水分子共振頻率的十分之一。)
[編輯] 動力
無線電波可以產生微弱的靜電力和磁力。在微重力條件下,這可以被用來固定物體的位置。
宇航動力: 有方案提出可以使用高強度微波輻射產生的壓力作為星際探測器的動力。
[編輯] 天文學
是通過無線電天文望遠鏡接收到的宇宙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信號可以研究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這門學科叫無線電天文學。
[編輯] 相關主題
無線電波
無線電接收機
調製
電磁波譜
無線電波 | 微波 | 紅外線 | 可見光 | 紫外線 | X射線 | 伽馬射線
--------------------------------------------------------------------------------
可見光: 紅 | 橙 | 黃 | 綠 | 藍 | 靛 | 紫
汉漢▼▲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简体:極高頻;繁體:極高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極高頻
简体:超高頻;繁體:超高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超高頻
简体:特高頻;繁體:特高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特高頻
简体:甚高頻;繁體:甚高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甚高頻
简体:甚低頻;繁體:甚低頻;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甚低頻
顯示↓關閉↑附加說明(對轉換結果有疑問時)
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由於技術所限,字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時,由於緩存原因標題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后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這裡進行強制刷新。無線電
極低頻
(ELF) 超低頻
(SLF) 特低頻
(ULF) 甚低頻
(VLF) 低頻
(LF) 中頻
(MF) 高頻
(HF) 甚高頻
(VHF) 特高頻
(UHF) 超高頻
(SHF) 極高頻
(EHF)
3Hz 30Hz 300Hz 3kHz 30kHz 300kHz 3MHz 30MHz 300MHz 3GHz 30GHz
30Hz 300Hz 3kHz 30kHz 300kHz 3MHz 30MHz 300MHz 3GHz 30GHz 300GHz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0%E7%BA%BF%E7%94%B5"
個分類: 電磁波譜 | 廣播 | 聲音 | 頻譜
查看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監視 不轉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個人工具Thsrc291 我的對話頁 參數設置 監視列表 我的編修記錄 登出 導航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隨機頁面
搜尋
幫助
幫助
社群入口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詢問處
字詞轉換
聯繫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資助維基百科
工具箱
鏈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連結
引用此文
其它語言
አማርኛ
Anglo-Saxon
العربية
Asturianu
Azərbaycan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Български
বাংলা
Brezhoneg
Català
Nēhiyawēwin / ᓀᐦᐃᔭᐍᐏᐣ
Česky
Cymraeg
Dansk
Deutsch
Zazaki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speranto
Español
Eesti
Euskara
فارسی
Suomi
Français
Gaeilge
Galego
עברית
हिन्दी
Magyar
Bahasa Indonesia
Ido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Basa Jawa
한국어
Kurdî / كوردی
Latina
Lietuvių
Latviešu
Македонски
മലയാളം
Монгол
नेपाली
Nederlands
Norsk (bokmål)
Deitsch
Polski
پښتو
Português
Runa Simi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Simple English
Slovenčina
Slovenščina
Gagana Samoa
Shqip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தமிழ்
Tagalog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O'zbek
Vèneto
ייִדיש
Bân-lâm-gú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14:56。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之條款下提供(詳情)。
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 關於維基百科 免責聲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