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國際合作發展

策略聯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策略聯盟是由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公司基於共同的商業目標而形成,包括正式與非正式的合作關係;這樣的關係比單純是賣主與客戶的關係更深,又不像商業併購這樣的絕對。

公司之間形成策略聯盟的原因大略有以下幾點:

市場開發
例如肯德基為了在日本開設連鎖店,而與三菱集團進行策略聯盟的合作,以利用三菱對日本市場的熟悉。
成本或風險分散
例如多家航空公司參與星空聯盟的合作的部分原因即是為了結合各家公司的資源,並分攤開發新型噴射引擎的鉅額成本。
圍堵或吸收競爭者
例如雅虎與微軟開放各自所屬的即時通軟體(MSN Messenger 與雅虎通)互通,即是為了防堵 Google 的強勢進逼,並對美國線上(提供AOL Messenger即時傳訊軟體)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
策略聯盟包含各種形式和各種規模,從契約協議到股份購買都有。


[編輯] 各種策略聯盟
依規模區分:

兩家公司參與
非正式合作
契約協議(contractual agreements)
合資公司(joint venture)
股權投資(equity participation)
兩家以上公司參與
非正式合作
聯盟
依合作領域區分:

功能性策略聯盟(functional alliances)
生產聯盟(production alliances)
行銷聯盟(marketing alliances)
產品或服務聯盟:某公司授權他公司生產產品,或共同行銷成員公司的互補性產品或新產品。
促銷聯盟:某公司同意為他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促銷,如麥當勞與迪士尼過去的合作關係。
物流聯盟:某公司為他公司提供物流服務,如台灣物流業者與各地土產銷售商的合作。
定價合作:數家公司共同參與特殊定價的合作,常見於美國旅館業與租車業之間的折扣合作。
研發聯盟(R&D alliances)
全面性策略聯盟(comprehensive alliances)
依形式區分:

契約
授權
交互授權
加盟
共同研發
管理合約
整廠輸出
持股
成立新公司
獨立的合資公司
國際企業的非獨立合資公司
現存實體:
股權取得
股權交換




[編輯] 參考書目
Michael R. Czinkota, Ilkka A. Ronkainen, and Michael H. Moffet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6th edi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try and Development, 291-293. South-Western, 2002.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in Winning markets through market-oriented strategic planning, 107-108. Prentice Hall, 2003




[編輯] 外部連結
如何利用國際合作發展策略以提升國家競爭力(中華民國經濟部)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96%E7%95%A5%E8%81%AF%E7%9B%9F"
個分類: 商業術語 | 策略聯盟
查看條目 討論 編輯本頁 歷史 監視 不轉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個人工具Thsrc291 我的對話頁 參數設置 監視列表 我的編修記錄 登出 導航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最近更改
隨機頁面
搜尋
幫助
幫助
社群入口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詢問處
字詞轉換
聯繫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資助維基百科
工具箱
鏈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永久連結
引用此文
其它語言
English
Hrvatski
한국어
‪Norsk (nynorsk)‬
‪Norsk (bokmål)‬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23:49。 本站的全部文本内容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之條款下提供(詳情)。
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隱私政策 關於維基百科 免責聲明

沒有留言: